吉林化工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北国江城——吉林市,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化工类大学。学校在化工、机电等传统优势学科领域一直居于省内领先地位。学校成立于1958年,原隶属化工部,于2001年划归吉林省人民政府。
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现有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吉林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转型改革试点专业共18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6个,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378万元;馆藏图书115.6万册。设有研究生学院、14个教学院(部)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分析测试中心,专业设置涵盖工、理、经、管、文、医6个学科门类,实现硕士、本科和高职多层次办学,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6万人。
吉林化工学院成立于1958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国江城吉林市,是吉林省仅有的一所化工类高校。学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化工优势突出,产学研合作优势显著,确立了育人为本,科研为要,人才为重,特色为先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一面向、三并重、三相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工程师的成长摇篮,管理者的培养基地的办学特色。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被誉为共和国化工人才的摇篮。
坚持以工为主,培育大化工专业集群,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级学科5个。200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成为全国地方普通高校首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2015年再次通过认证并获6年有效期;2017年制药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6年有效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全日制在校学生1.65万人,专业设置涵盖理、工、经、管、文、医6个学科门类,开设48个本科专业,5个卓越计划专业、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3个高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形成了硕士、本科和高职多层次办学格局。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在省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强化内涵建设,全面实施《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培养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实施意见(1131方案)》,培养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现有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吉林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转型改革试点专业共18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6个,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实验室开放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一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在中国公办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500强榜单中排名120位。
坚持特色发展,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5个,省级科研平台16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校大力实施科研提升工程,在化工过程的模拟与分析、换热网络优化与节能等研究领域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在精细化学品开发、无损检测、流体密封、水污染控制新技术、航空维修等研究方向具有明显优势。学校积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学者1人,吉林省第三批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1人,吉林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拔尖创新人才、教学名师等22人次。1名教师荣获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
注重开放发展,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积极搭建多口径、宽视野的成长平台。目前已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成功开展多模式合作办学,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同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合作办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已招收两届学生。来华留学生教育蓬勃开展。
风起扬帆正当时,逐梦奋进再起航。学校将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不忘初心,笃定前行,为建设竞争力强、影响力广、具有化工优势和鲜明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工科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