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银行总行办公大楼
大同银行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大同市商业银行,2014年7月,经银监会批准,成功升级更名91侍小妖为大同银行。成立以来,大同银行始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的市场定位,积极践行普惠金融,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保持了稳健快速发展。特别是201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央行和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以市场化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改革,四年来,大同银行通过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道路,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和风控的均衡发展。截至2015年末,全行总资产320.4亿元,存款余额296.7亿元,贷款余额153亿元,分别较改革前2011年末增长43.5%、39.6%、68.4%;不良率0.54%,较2011年末下降2.43个百分点;其它各项监管指标均全面达标并持续优化,实现了由“风险行”向“稳健行”的转变。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金融时报》、中国社科院评为年度“风险控制中小银行”,201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桦(右二)深入企业开展帮扶调研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要求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让现代金融服务更多惠及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为金融业提出新的发展方向,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同银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紧紧抓住发展普惠金融新契机,在服务中小、服务“三农”、服务民生、服务下沉、服务薄弱领域和弱势群体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致力于金融支持地方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行长孟庆洲(左三)为省直文明办领导介绍大同银行特色服务
助力小微共成长服务“三农”惠民生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大同银行坚定不移走市场化改革道路,坚持服务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动摇,与企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切实助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2015年末,全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2亿元,是全市唯一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的银行。连续多年被中国中小企业家协会评为“全国支持中戈下面一个鸟小企业发展十佳商业银行”。截至今年9月末,全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3.41亿元,实现阶段性 “三个不低于”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小微企业续贷转贷、不良贷款容忍度和尽职免责政策,对依法合规经营、生产经营正常、信誉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继续提供资金归还原贷,截至9月末,累计为33户企业办理续贷业务,金额达到91992万元,切实为小微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并与税务部门建立了银税长期合作关系,有效化解信贷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向诚信纳税小微客户推出特定融资产品。
三年来,大同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一对一”帮扶精神,按照 “一类企业一个策略、一家银行一个企业”的思路,共帮扶企业33家,累计向帮扶企业发放贷款26.87亿元。全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与知名品牌企业相伴成长,大同市首家上市民营企业仟源医药(300254,股吧),在大同银行的一手扶持下,总资产由2012年末的8.27亿元增长到2015年末的13.0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也由3.62亿元增长到6.84亿元,成为了具备产品领域扩张潜力的国内领先的医药企业。
按照银监会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大同银行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实践新路径,不断提升服务“三农”水平,实行精准发力、精细实施。9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7.54亿元。充分发挥县域支行作用,重点扶持全省“百企千村” 等扶贫项目,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大同银行的扶持下,不仅建立了以“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而且解决了劳动就业和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160余人,年人均工资收入达2.2万元。主营产品“东方亮”小杂粮已远销欧盟。召开全行工作会议
科学审慎网点布局推进服务下沉和跨区域战略发展
大同银行依托一方水土,服务一方百姓,深知引领发展地方普惠金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始终遵循简单、经济、实用原则,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积极推进网点下伸、服务下沉,确保接地气、服水土、广受益,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