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暮鼓』、『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这些描述古代世界时间概念的词语,让我们胡以为古代时间概念的模糊,其实并非如此。就比如本节的主题『打更』就是古人对精确时间的努力。
在以农耕为主体的古代,时间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劳作时间,相对应的『打更』的作用,也是为了提醒人们的生活劳作。但是却有这样一件怪事,宋朝皇宫里,从来不打『五更』,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在此之前先介绍下『打更』,这种情形现在也只能出现在电视剧里看到了,『砰砰……邦邦』在来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实际上每更鼓的敲法和喊法都不同。
19点-21点是戌时,敲一更鼓。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口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21点-23点是亥时,敲二更鼓。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口喊着: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23点-1点是子时,敲三更鼓。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口喊着:平安无事!
1点-3点是丑时,敲四更鼓。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口喊着:天寒地冻;
3点-5点是寅时,敲五更鼓。一慢四快,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口喊着: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按照作息规律,历朝历代只敲五更鼓,人们听到五更鼓响就知道天将要亮了,便开始烧火做饭开始一天的行程。不仅是民间,即便是在宫廷中,皇帝也是五更天开始上朝理事。可是宋朝皇宫确实直接敲到了六更鼓。
这件事据说是宋太祖赵匡胤听到了高人的一句话,便下旨令皇宫中不可敲五更鼓。这个高人就是陈抟老祖,据正史记载陈抟出生于唐懿宗时期,一直活到了北宋年间,其唯一的特长就是能睡,号称“睡仙”,不仅寿命长,还能预测未来。
就是这样一位高人,帮助赵匡胤预测宋朝的运势,得出几个字『怕听五更头』。就是这样一句话,宋太祖以为听到『五更头』是大凶之兆,便下令皇宫中不可敲『五更』鼓。
不过拒有写学者考证,应该是赵匡胤理解错了,这里的『geng』字,不是五更天的『更』,而是天干中的『庚』。所谓的『五庚头』起始是告诉宋太祖,小心300年后,宋朝可能会面临大事。
我们知道『一甲子』是60年,当时陈抟老祖帮助宋太祖占测是正好是『庚申年』,无庚头也就是第五个庚申年。算起来正好300多年。更巧合的是,在第五个庚申年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十七年后宋朝灭亡。
这些谶纬只说很多都是后人编纂,可信度不高,不过宋太祖因一句下令不敲『五更鼓』确实真实存在的。